首页 > 维新百科 >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与历史文化成语)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与历史文化成语)

典故与历史文化成语

原始部落的“交杯酒”

“交杯酒”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古时候,夏季酷热难忍,部落之间争斗不断,一些首领为了缓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会携带酒盅和酒壶前往对方的部落,两人各自舀上酒,然后互相交换,举行“交杯酒”的仪式。这样的行为象征着和平与友谊,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文化符号。后来,“交杯酒”被引申为彼此交往善意,或者表演真诚象征的成语。

从“反复无常”到“面面俱到”

“反复无常”最初来源于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谋士故事中。一位卫国的智士为了让国君改正错误,在加以善意劝说后,国君为了讨好其他人,居然反悔,违背了他的诺言。这种阿谀奉承的行为本来是丑行,但在古代的社会舆论下,却被称为“反复无常”。后来,这个故事成为“反复”这个词汇的典故。在随后的历史中,“反复”逐渐演变为不负责任,乃至于背信弃义的负面含义。

相反的,成语“面面俱到”则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中庸之道”的体现。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应该避免极端,而是应该寻找由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到的一种折中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取得最优解。这些思想从创世神话和文献中出发,渗透到了成语中的“面面俱到”这个词汇之中。

从“闻鸡起舞”到“不近人情”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来源于李世民在公元622年的一件事。此时他的父亲李渊刚刚创立唐朝,为了防止外族骚扰,被迫成为一名游牧民族首领。但是,他对自身的格局限制不彻底认识,始终无法从游牧民族文化中走出。一天早晨,他听到了鸡鸣,于是就大批人手打起鼓来,并且要求所有王族成员在鸣鸡之时起舞。这种行为成为“闻鸡起舞”这个词汇的来源。

与此相反的是,“不近人情”这个成语则来自于明朝成化年间的一个故事。当时的皇帝认为,四海的人都是他的臣子,没有必要关心他们的生死。但是,在外交交往中,皇帝的冷漠和对异教徒的不宽容举动遭到了贪官污吏的滥用,成为了许多长期的内部冲突和外部征服的诱因。“不近人情”因此成为了形容无情无义的称号。

版权声明:《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与历史文化成语)》文章主要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举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文文章链接:http://www.wxitmall.com/weixinbk/9472.html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与历史文化成语)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