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着磨损与磨粒磨损的区别
黏着磨损的定义
黏着磨损是指当两个接触面之间存在足够的接触压力和表面温度时,由于表面接触点处的瞬间热膨胀,造成接触面上的微观变形,而这些微观变形会影响材料抗剪强度,从而导致局部塑性变形和材料抛光的过程,这种过程被称为黏着磨损。
磨粒磨损的定义
磨粒磨损是指当硬物颗粒(如尘埃、沙子)在摩擦过程中被压入接触面并切削表面形成切削痕迹或者凸起,这些凸起形成的一系列微观坑通过切削过程,最终导致材料表面严重磨损,这种过程被称为磨粒磨损。
黏着磨损与磨粒磨损的区别
1. 不同的磨损机制
黏着磨损是由于表面间的接触热和压力导致塑性形变和局部抛光。由于表面热造成的塑性变形以及材料表面的塑性流动,黏着磨损的机制与其它摩擦磨损机制非常不同。
磨粒磨损是由于硬质物体,如沙子或尘埃的切削作用所造成的,这些硬质物体在材料表面刮削,形成微观凸起,从而加剧了磨损。
2. 不同的表面形貌
黏着磨损通常表现为材料表面的抛光和磨损,因为某些地方的材料会被不断地抛光,导致表面显得几乎平整。反之,磨粒磨损会导致表面形成大量的微观孔和凸起,从而导致表面变得非常粗糙。
3. 不同的材料热稳定性要求
黏着磨损需要合适的材料,因为在发生局部塑性变形和抛光之前,该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但是,当温度过高时,黏着磨损就会变得更加严重。而磨粒磨损是必然发生的,不受温度和材料的影响。
总结
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都是常见的磨损形式,但它们的机制和表面形貌却不同。黏着磨损是由于表面间的接触温度和压力所导致的局部塑性变形和抛光;磨粒磨损是由于切削硬物、如尘土和沙砾导致的表面磨损。此外,黏着磨损需要材料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而磨粒磨损是无可避免的。了解这两种磨损的不同机制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在选择材料时更加精准地预防磨损,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