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饮雄黄,古诗颂佳节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喜爱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热爱和赞美。他们的诗句中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怀念和独特的诗意,成为了经典的古诗佳作。
1.龙舟竞渡,唤醒英雄记忆
端午节最为著名的活动之一就是赛龙舟。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选择一位年纪最大、功劳最显赫的老人担任舵手。叶小节的古诗中写道:“五月五日天,一派的端阳荡。竞渡快已绝,欢声笑语闹”。这句诗描绘了龙舟竞渡的热闹景象,形容了喜庆的端午氛围。
而在长沙岳麓山下的湘江中,流传着另一首古诗:“百龙会,两岸尽飞洒。棹歌声里知何处?桃源岛上采莲花。”船行如飞,欢呼声此起彼伏,在赛道上扬起了水花。这些古诗不仅描述了端午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也勾起了人们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记忆,使端午节更显威武雄壮。
2.艾草香浓,祈福避邪感情
端午节除了龙舟竞渡,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就是踏青郊游。人们会到郊外去登高、采风,欣赏油菜花、葵花等各种美景。古代文人们在郊外游玩的时候,也会写下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祝福。
诸葛亮的《白帝城早望》是一首描绘登高乐趣的古诗,“香草遍坛庙,翠岙望岷峨。一片丹心上乱战,万人铁马至春波。”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葱郁的草坛庙中感受到端午节的快乐,同时也牵起了他与古代战场的思绪。
郊外的艾草香浓更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会将艾草捆成一束,挂在家门口或插在头上,以驱邪辟秽,祈求平安。关于艾草的诗词也是屡见不鲜。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其中就应用了“艾”字隐射端午节的意思。
3.粽香袅袅,品味浓浓思乡情
端午节最特别的食品当属粽子了。粽子是由糯米、肉类、红枣等食材制成,用粽叶包裹而成,味道鲜美,色香味俱佳,成为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古代文人在吟咏粽子的时候,往往会把粽子与思乡之情相结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祝愿。
杨万里的《端午》中写到:“黄精宜泼酒,嫩笋好烧鸡。红豆饼前翠糯熟,紫瓜绞里白酸酯。”这首诗中描述了各种美味的粽子,令人垂涎欲滴。通过描绘粽子的制作过程和味道,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美食的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韵味和浓郁情感的节日。古人们通过细腻的句子和婉转的语言,将对端午节的喜爱和思乡之情融入诗篇之中,成就了许多动人的古诗佳作。这些古诗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向我们展示了端午节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深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