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为何吃粽子?)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为何吃粽子?)

端午节:为何吃粽子?

屈原爱国情,卧薪尝胆图复仇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之际,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等,以庆祝这个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 据传说,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那个时候,有一个国家叫楚国,有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叫屈原。他曾经担任国王的大臣,但由于与权臣的斗争而被降职。 屈原深爱着他的国家,他见证了楚国的沦亡,十分痛心。然而,楚国的国王并不欣赏他的忠言逆耳,甚至认为他是个奇才。 在公元前278年的这一天,国王传出一条恶毒的消息,说屈原偷了重要的文书,并以叛国罪名将他赶出了楚国。屈原辗转逃亡,一直至战国末年的楚国郢城(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安身。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爱国诗歌,为自己的国家祈福,眼看着自己的国家陷入战乱之中。

屈原跳江情,武则天赏珠成龙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和他的忠诚,他们决定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一次纪念活动,欢度这个节日。为了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慰,人们送去了粽子和糯米饭。 据说,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在江边放粽子,向江中投放许多用青草编织成的艾草包,避免恶鬼另寻他处,也希望屈原在水中得到安息。 另据历史记载,唐朝时期,武则天赏珠成龙时,也在端午节这一天派遣大批士兵对洛阳周边及商人进行非常严格的检查,以防止他们藏起来的反叛信件,毒药和其他危险物品。此举也促使了端午节成为安全和健康的代表性节日。

端午节习俗,粽是主角

如今,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传统节日,各地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表现。除了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等以外,还有讨捷、射雕、饮雄黄酒等有趣的活动,倍受人们欢迎。 不同的地区,人们制作的粽子品种也不太一样。南方的粽子一般都是用糯米、肉馅和各种豆制品制成的,而北方的粽子则多是用大米和豆子制成的,也有芝麻酱馅、豆沙馅,以及蛋黄馅的。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故事的节日,人们通过庆祝这个节日的方式,锻炼身体,增进亲情友情,一起庆祝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到来。
版权声明:《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为何吃粽子?)》文章主要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举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文文章链接:http://www.wxitmall.com/shenghuobk/9516.html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为何吃粽子?)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