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古时候一时三刻是多少分钟(古代“一时三刻”代表多少分钟?)

古时候一时三刻是多少分钟(古代“一时三刻”代表多少分钟?)

古代“一时三刻”代表多少分钟?

起源:“一时三刻”这个词汇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明皇杂录》中,用于描述官员的工作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成为了描述时间的单位。

含义:在清代小说《子不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余不以为奇,谁人但凡不入瓮肆,一时三刻,穷极人情也。”这里所述的“一时三刻”指的是时间的短暂和转瞬即逝,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概念。

计算:在古代,一时指的是两个时辰,也就是两个现代小时。一刻则指的是现代时间的15分钟。因此,一时三刻即为3个现代小时加上45分钟,也就是225分钟。

结语:古代的计算时间方式和现代略有不同,但“一时三刻”的含义却是不变的,它象征着时间的短促,更加强调了时间的珍贵和重要性。

版权声明:《古时候一时三刻是多少分钟(古代“一时三刻”代表多少分钟?)》文章主要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举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文文章链接:http://www.wxitmall.com/shenghuobk/39149.html

古时候一时三刻是多少分钟(古代“一时三刻”代表多少分钟?)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