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流年岁月风景
春节气
谚语:
春分前后雨露多,秋雨之后露结成。
谁知道春半,去花若无意。
春分雨催黄梅豆,夜寒花睡早禾稊。
诗词: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闻道新年似旧年,花开苦短乐长安。
夏节气
谚语:
秋来夏去三分熟,子规啼声空自哀。
麦是稀时养童子,豆因热处足毛衣。
蔫头菜蔫头莫想将,掰下枝头长青草。
诗词:
梅雨能几日,夏天未晴时。
孤凉征鸟失群时,绿暗河塘小柳斜。
日高望远峰,江远留寒照。
秋节气
谚语:
三伏还须二九天,立冬水涸果尝甜。
寒露一露,菊花百弯腰。
重阳绕梁风景晚,陵上带雨草烟寒。
诗词:
秋阴不散霜华满,落叶聚还散,寒砧断木声。
烈焰瞬息逝,爽然倚时窗。
十年一枝,牡丹吐芳艳。
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节气组成的“农历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这些节气有时代感,有自然美感,也有人文感。每个节气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浓厚的民间气息和独特的谚语、诗词。 在春节气中,述说了春季时节的喜悦,但也表现出了人对生命的无奈和无常。在春分前后,雨露多,秋雨之后露结成。也就是说,春分之前,干旱,雨水缺乏;春分之后,小雨绵绵,滋润了万物成长。之后又接着清明节气,“谁知道春半,去花若无意”,这句话表现出了春天的短促,转瞬即逝的生命。而雨催黄梅豆,花睡禾稊则表现出春天农作物的生长情形。 春天是万物起源,也是一个生命的开始,因此人们在春天会开展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为春天点一个赞。 夏季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很热,也是农忙季节,因此谚语多以农作物为主。比如说,“蔫头菜蔫头莫想将,掰下枝头长青草”,表现出了蔫头菜在热天里是很难生长的。还有“秋来夏去三分熟,子规啼声空自哀”的谚语,就说明了夏季在亚洲部分国家肉类食品的处理方法。 而诗词则带有更加深厚的人文气息,比如“孤凉征鸟失群时,绿暗河塘小柳斜”。古人在夏天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感慨人生无常,不禁多了几分忧伤。 在秋节气中,谚语多以节暴雨天气为主,而诗词则表现出了秋天的神秘,在那黄叶飘飞的季节里,人们的心情也时时随着季节发生了变化。 如“陵上带雨草烟寒”,不是写出了春雨绵绵带来的青青草色,而是通过描述草长得蜷缩在一起,蒙上了一层淡淡灰烟,反倒带出了一种冷凉的意境,这样的描述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总之,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内涵和文化,不仅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感受四季的更迭,品味岁月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