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学习 >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归去来兮辞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归去来兮辞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及翻译

一、何处云归去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句,它出自于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全诗对于后来的文人境界、仕途抱负、及人生观念均有很大的影响。在此,我们来逐段解析与翻译这首诗。

1.1 引子:

‘归去’,再‘来兮’,兮者,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标点语气词‘啊’。诗人期望自己回到田园中,静心过简朴的农村生活,摒弃繁华的都市世界。这句开头就带给读者强烈的反差感,想象着一个在红尘中疲惫奔波的人,灰头土脸地回到故乡,心情无比宁静畅快。而“云归去”,则可能表示他曾经背井离乡,如今又回来了,这里的‘云’,既可以指他还没有走到过归家的地方,亦可指他经过了千山万水终于就归了家。

1.2 诗人的疑虑:

“云归去”之后的“田园将芜”,传达了诗人心头的疑惑。田园将芜意总是不太好理解的,传统词典解释是“田地肥沃到长出来杂草”。这时的‘芜’,在这首诗中实际上有着“何去何从”之意,因为这时诗人感到自己颓废无所事事,又或者是他不确定自己回归田园后能否生活自给自足,借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的内心,给了这首诗以矛盾性,增添了一种层次感。

1.3 诗人的选择:

‘胡’是介词‘何’的古代音。大致的意思是诗人感到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处境,对未来产生了困惑。‘不归’则是诗人决定要回归的象征。诗人虽然面临未知的前途,但他依然决心回归田园,寻求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二、情怀之变

《归园田居》包含了诗人陶渊明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士人遭遇的哀叹。文中的“骤雨狂风暴”以及接下来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伤。

2.1 画面感的营造:

“骤雨狂风暴”,这里的雷雨、暴风被用以形容战事,反衬出了儿童与少年辗转流离的悲情境遇。这里的‘夜’指暗夜,隐喻着诗人国事难眠、内外交困。‘梦’的出现,则是对于丢失的青春的一种弥补,一切都出现在梦中,同时也显示了诗人对于过去的痴迷与沉迷。‘啼’指儿童或少年的哭泣。这种强烈的画面感催生了了里面故事的泪流满面的悲凉。

2.2 表达情感:

“少年事”、“啼妆泪红阑干”等字句以及诗句的曲调独特的改变,表达了诗人对于旧时光的深深留恋,对于过去无法挽回的一种追求。诗人以一种极其细腻的方式描述了少年时代情感澎湃的场景,将深情厚谊融入其中,给读者一种哀思的痛苦感。

2.3 对士人遭遇的反思:

通过诗人的心境与境遇的反应,可以看出诗人正在进行一次大胆的反思。士人的两难抉择,一方面他们接受了北方的士族生活,另一方面又有着亲友情思。梦境与现实交融在一起,是对所构成的两难抉择的一种具象展示。因为诗人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于是有了人生的两难,产生了曾经是多么的幸福温暖的一种反思。

三、追求自由的背离

诗人选择的田园生活,背离了当时士人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梦想。他们渴望着与自然相近的生活,捧一捧豆蔻,闻一闻槭槭, 这些都让士人们心满意足。然而,选择了田园生活,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机会,放弃了对于仕途的向往。

3.1 以物象征:

陶渊明敬田园之爱,败于世事之际,感到自己彷徨无助。整个诗篇通过描写田园风光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笔下所描绘的松柏竹很少涉及到兼职之用,它们扮演的角色就是文中心境感情的象征物。

3.2 士人追求的自由与独立:

士人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梦想多是出自于对于都市生活种种非理性的厌恶,他们渴望与自然相近的生活,退隐到自然和美丽的田园。这种情怀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非常普遍。因为古时的都市生活奇险且并不美好,于是文人纷纷选择辞官回乡终老,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陶渊明也未能免俗地坠于作为士人大背离的田园的怀念中,这一怀念贯穿于全诗之中。

3.3 人生的种种考虑: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陶渊明询问自己:“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是对于人生离奇败落的一种痛苦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彷徨。白发,喻指年老的诗人,悲花落则是非诱人的危险。诗人远大的理想能否成为现实,一直为他所牵挂。

陶渊明以感性的方式呈现出四季轮回、人世变迁的悲喜之情,展现了士人追求自由、追求真我的内外结合。他的杂诗词把田园风光与主体性、境界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意义,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佳话。

版权声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归去来兮辞及翻译)》文章主要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举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文文章链接:http://www.wxitmall.com/bkxuexi/25718.html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归去来兮辞及翻译)的相关推荐